查看原文
其他

支玉恒:关于语文教学,我有12条教学主张

远方教育近期重要培训
1.全国中小学“建设最美教室”高级研修班邀请函(4月15-16日,济南)
2.年度重磅:全国班主任“减负增效”专项课题高级研修班邀请函(3月31-4月2日,广东清远)
3.全国小学语文“单元整合式”教学高级研修班邀请函(4月20-22日,济南)
4.远方教育2023年部分培训策划,看看有您需要的吗?

支玉恒:

关于语文教学,我有12条教学主张


01

语文课究竟是干什么的

其他学科都是学习语言的内容,只有语文学科是学习语言的形式——即学习语言本身。因此,语文教材不是语文的知识体系,而是承载着语言的一篇篇选文。每一篇选文只是学习语文的一个例子。学生要通过这一个个例子来学习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(所以要用教材教,而不是教教材)。
学好了语言文字,理解了文本内容,学会了文本的表达形式,形成了良好的语文能力,情感、态度和价值观就自在其中了。但是这一切,必须有一个正确的、科学的学习方法与过程,并被学生所掌握。有些教师很少在课堂上进行语言的推敲、揣摩和品味,而是围绕文本内容,外加大量的教化性补充,过度渲染、张扬人文性,冲淡了对语言文字的学习。
张志公先生早就说过,教语文要在课文里走一个来回。这就是说,要通过学习语言文字,理解课文内容,同时理解这些内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。
语言工具性的训练与其人文性的教益,是在教学过程中对立统一的。语言文字已经蕴含了深刻又活泼的情感和意趣,蕴含了广博、丰厚的人文积淀。学好了语言文字,学生就自然接受了人文熏陶,根本用不着脱离文本、语言去搞什么宣教。否则,除了增加课堂虚幻的观赏性之外,没有任何价值。
所以,我们要弄清楚:工具性与人文性究竟要统一到哪里?这种统一要落实到哪里?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,在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要统一和落实在语言文字上。因为工具性是根,人文性是花朵;根孕育了花朵的美丽,花朵展现了根的滋养。又因此,我们在课堂上的着力点,应该毫不犹豫地放到语言文字上。要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。
归结一句话,就是用听、说、读、写的手段,去解决字、词、句、篇的问题。语文针对的永远是语言文字,语言文字学懂了,掌握了,人文性就跑不了。这就是语文课要干的事情。

02
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活动
我向来认为,语文的问题应该用语文的手段来解决;中国的语文就应该用中国的办法来解决。这一是强调本色,二是强调传统的继承。总的来说,都是强调母语本体的回归。中国语言是随着中国人的生命发展而发展起来的,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使它在世界上独占一席。
讲授母语,应该讲究诵读、感悟、涵泳、体味、积累等体现中国人以感性思维为主的教学理念和方法。因此,我们的课堂,不仅需要生动活泼的读、写、说,更需要文文静静地思考、揣摩和潜移默化地熏染。
但在有些课堂上,为了活跃气氛,师生动辄做游戏、画画、表演、歌舞,欢声雷动。我们不反对在语文课堂上采用适当的肢体活动,但任何活动都应该为学习语言文字服务,要克服过多的“非语文”现象。
有的老师教《黄山奇石》时,学生多半节课都在用肢体“塑造”黄山奇石的模样;教《鸟的天堂》时,半节课都在欣赏、制作精美的鸟声和鸟影;教《晏子使楚》,表演三个故事就用了35分钟;教《地震中的父与子》,正文草草带过,却“拓展”到古诗《游子吟》和朱自清的《背影》,还嫌不够,又“拓展”了一篇网上描写父爱的文章。
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,这并没有什么不好,关键要看追求的是什么样的活跃和用什么手段去追求活跃。
我在绍兴讲朱自清的《歌声》时,孩子们读不好第一自然段中“真令我神迷心醉了”这句话,读不出那种陶醉的情态。有一个学生说他能读“醉”,结果他把“神迷心醉”四个字像醉酒一般唱了出来。学生们都兴奋地鼓起掌来,台下的老师也笑着鼓掌,气氛不能说不活跃、不热烈,从掌声来看,也似乎是一次“成功”。
但这种“活跃”,不是真正的语文的活跃。后来读到最后一个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意趣、情感相近的句子。这位同学举手要读,我问他:“你还要唱吗?”他说:“是的。”我说:“咱们不唱了,咱们要诵读。”就这样,我舍弃了一次肯定“活跃”“热烈”甚至是“成功”的课堂气氛,但维护了语文的本色。
有一句老话说,听、说、读、写、字、词、句、篇,是语文教学的“八字宪法”。语文课就是教师用那些语文的手段——听、说、读、写,解决语文的问题——字、词、句、篇的课。

03
关于语文教学的12条主张
1.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,学生身心素质(包括思想、品质、智力、能力、学识、胆识、自信、创造力、艺术修养和体质等)获得提升的过程。
2.各学科总的教学目标,是培养学生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。
3.教学要充分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,让他们在学习知识、技能的过程中,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,依靠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习任务。
4.语文学科是人生各项学习中最具基础性和工具性的学科。它的最基本、最直接的教学目标,是让学生学会母语,掌握并运用祖国语言文字。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,就是要统一在语言文字的教学上。把握了语言文字,其内在的人文因素就自然而然地凸现出来了。
5.语文教学中的情感、态度和价值观教育,是靠语言文字的感染力量完成的,所以学好语言是语文教学的关键。
6.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语言实践。它既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,又是学生学习语言、积累语言最重要的手段。
7.要上好语文课,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色,就应该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。最基本的语文的手段就是听、说、读、写。因此,上语文课,可以说就是要用听、说、读、写的手段,解决字、词、句、篇的问题。字、词、句、篇的问题解决了,情感、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也就自在其中了。
8.语文教学要十分重视语文学科的整体性,大到学科的性质和结构,小到一篇文章,都要使学生有一个通观全局的把握。
9.写作难,难在学生没有内容可写。作文教学首先要解决内容问题。内容决定形式,有了内容,写作方法就有了对象,有了依托。写作内容来源于学生对生活的认识。学生有了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,再加上思考和提炼,脑海中就有了文章的雏形,写作就不难了。
10.读、写、说,是语文教师最主要的教学基本功。教师有浓厚的阅读兴趣,能通顺流畅地、有感情地朗读文章,能写一手好字,有好的文笔和好的口头表达能力,就为自己的教学增添了双翼。
11.教学语言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手段。教师清晰、简洁、流畅、易懂、幽默、有感情、有启发性、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教学语言,是教好课的首要条件。
12.语文教学要上升到艺术的高度,教师就必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;必须追求“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”的境界;必须将教学植根于对学生深厚的爱,与学生的情感产生交流与共鸣;必须具有高明的教学机智和随机调控的能力;必须逐步确立自己的教学个性,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。
支玉恒老师专著推介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